沈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肩負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使命,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你心中的沈陽啥樣?如果你不了解沈陽,可能還停留在東北這嘎達又冷、發展又不快的刻板印象上。以GDP排座次,沈陽在全國排名都三十開外了,這還是那個給全國無償輸送設備、人才、技術的“工業長子”嗎?沈陽,你是否兩鬢染霜青春不再?
但走進沈陽,重新認識沈陽,你會被沈陽的奉獻所感染,你會被沈陽的擔當所打動。
多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堅持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遼河濕地景觀水清安瀾,蒲河生態廊道宜居宜業。
與沈陽人嘮嗑很有意思,你若質疑地問,“沈陽有啥?”他馬上懟回來,“沈陽沒啥?”
是啊,沈陽沒啥?沈陽工業門類之齊全在東北首屈一指。從天空,到地上,至水下,殲擊機、乙烯三機、深潛機器人——這些大國重器首產沈陽。
再看“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龍”入海——這些“中國驕傲”屢見沈陽身影。
即使不PK這些大家伙,細至毫末的集成電路產品,在萬分之一頭發絲的維度上,沈陽亦有不俗貢獻。
遼寧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教授對沈陽有中肯評價:不可唯GDP等單項指標遮蔽沈陽的勇毅擔當,沈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肩負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使命,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能源安全”四個字有多重?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心里知道。2017年,公司接到國家任務,為“疆電外送”重大工程生產換流變壓器。輸電線路起于新疆昌吉,止于安徽古泉。裝備高大上到啥程度?要支撐3200多公里的電力傳輸安全,±1100千伏變壓器重達800多噸。
先別說生產有多么不容易。就是想把這個大家伙運出去就愁死個人。企業曾嘗試運±800千伏變壓器,那是個怎樣的大排場?要派上近300個輪子的特種運輸車,而且白天不能出行,只能在夜間由。路窄的地方還不行,得重新鋪路。腦補一下吧,這回要把±1100千伏變壓器從沈陽運到新疆,可行嗎?可能嗎?
1950年9月,國徽圖案誕生后,“制作新中國第一批國徽”的任務隨即下達到沈陽第一機器制造廠,也就是沈陽第一機床廠的前身。這是位于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中國工業博物館內的一枚金屬國徽的故事。
只產一回,只用一次。就像我們買菜、拌餡、和面、搟皮,忙活半天,就為包一個餃子。這得多大的邊際成本啊?虧錢也要做!公司的負責人只說一句:“國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
為了產業安全,沈陽鼓風機集團多次突破關鍵的“卡脖子”技術,超大型乙烯三機接連橫空出世,讓跨國巨頭低下傲慢的頭顱,降價以求;為了,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擁有最全的機器人生產線,明知“大而全”不利于專業化、市場化競爭,也要肩負全面自主化的產業使命。
沈陽飛安飛行科技有限公司,是東北唯一一家為飛行員提供模擬飛機飛行培訓的企業。該公司的模擬駕駛艙可以模擬雷電氣候造成的飛機顛簸等,在這里,可以完全仿真培訓飛行員。
這是責任之重、使命之重。作為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肩負維護國家國防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神圣職責,即便無法變現為產值和利潤,無法量化為GDP和財政稅收,亦責無旁貸。
既要扛沙袋,又要百米沖刺。既要講奉獻,又要賺錢養家。沈陽磨出老繭的雙肩啊,不在意被誤解,也不指望誤讀的聲音消弭。
沈陽市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專項行動堅定鋪開。向高端,以高新技術聚集勢能,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產學研用,突破“卡脖子”難題;向智慧,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借助數字技術改“頭”換“芯”;向聚合,以頭部企業的巨大優勢,拉動帶動本地配套;向靈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改革勇于刀刃向內。
沈陽振興,改造升級“老字號”是當務之急。近日,記者一行來到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和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都是當地已有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
經遼寧方大集團加入混改,推行“賽馬”機制的東北制藥,從破產“休克”邊緣“活”了過來。干部隊伍,帶活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公司動線名中層以上干部。干事熱情,激活了。“前有金山,后有老虎。”企業沒有閑人了,每個人都愿意多想一步、多干一些。混改當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六成多。
位于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的紅梅文創園,其前身是當地有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紅梅味精廠。經改造,舊廠房已成功實現由工業遺存到創意園區的活力轉變。
“新字號”的短板也在補齊。沈陽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以壯大新動能為重點,大力培育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頭部企業、具有潛在顛覆力的頸部企業、具有很強爆發力的腰部企業。創新主體“出苗快,長勢旺”。2021年底,沈陽市擁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567家,是2018年建立統計指標之初的4.6倍。
登高望遠,沈陽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業,打造一批“新字號”領軍企業和標志產品,形成梯隊、壯大陣容,匯聚磅礴的振興“新勢力”。
擁有豐富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場景資源的沈陽,發現發掘了工業互聯網的“新賽道”。沈陽企業搭建的“鏈上遼寧”互聯網平臺,集聚省內13萬戶工業企業和19萬種工業產品,建立了十萬“企業碼”,初步實現遼寧產業資源云上集聚。為了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沈陽也是“蠻拼的”。
機器手臂在智能工廠上下舞動,無人駕駛物料車來回穿梭,智慧停車讓城市交通井然有序。走進新時代的沈陽,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集成電路、航空、醫療裝備等具備先發優勢的產業“新勢力”正加速崛起。
沈陽人天生樂觀幽默,有鐵一般的堅強堅韌。“我們樂見沈陽的美,愿意成就沈陽的好。”我們接觸到的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沈陽人,原本是那么的深情。
,別再誤讀沈陽_中國企業家_變壓器_模擬飛機 |